2010年
王炎:《大禹神话的现代解读》[J],《中华文化论坛》,2010年,第04期,第13-19页。
秦金明,秦钏:《鲁新生 大禹故里铺路人》[J],《建筑》,2010年,第22期,第39-40页。
孙国江:《20世纪以来大禹传说研究综述》[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11期,第86-89页。
别亚飞:《大禹与启的父子关系新论》[J],《贵州文史丛刊》,2010年,第04期,第27-29页。
纪国泰:《大禹“岷山导江”与“开明决玉垒”传说的历史观照》[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05期,第73-79页。
王启峰:《论墨子对大禹苦行救世精神的继承》[J],《现代交际》,2010年,第10期,第85+84页。
吴晓东:《四川大禹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探讨》[J],《中国商贸》,2010年,第20期,第156-157页。
李祥林:《民间叙事和身份表达——羌区大禹传说的文学人类学探视》[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年,第10期,第212-216页。
刘丽萍:《大禹巫师身份新考及其意义》[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03期,第12-15页。
许箭星,汪霞,王川:《弘扬大禹精神 有效抗灾救灾》[J],《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10年,第03期,第52-54页。
梦佳:《“禹道”千古——记叶毓山先生在汶川绵虒所造之大禹雕塑》[J],《雕塑》,2010年,第05期,第4-5页。
王恩汉:《许鸿飞的<大禹铜像>雕塑屹立在汶川》[J],《岭南文史》,2010年,第03期,第56-57页。
周述椿:《大禹治水是疏导还是规导》[J],《文史杂志》,2010年,第05期,第10-13页。
阿波:《大禹出生地新证》[J],《文史杂志》,2010年,第05期,第58-60页。
李岩:《历史上对大禹形象的认识》[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04期,第433-437页。
孙国江:《先秦儒家话语体系中的大禹传说》[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04期,第8-13页。
刘丽萍:《大禹的巫师身份考》[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04期,第23-24页。
李祥林:《禹羌文化·族群意识·遗产资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第02期,第1-5页。
报纸:《大禹治水 疏导为上》[J],《工友》,2010年,第06期,第1页。
胡河宁:《大禹治水:中国古代组织传播的前科学叙事》[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0年,第03期,第46-53+109页。
李敏,王彪:《试论周恩来与大禹精神》[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0年,第03期,第105-107页。
刘丽萍:《大禹文献中的“家”文化内涵及其影响》[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第03期,第83-87页。
赵焰:《明和暗——大禹与安徽》[J],《江淮文史》,2010年,第03期,第88-99页。
陈志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与民族国家认同——以“大禹祭典”为例》[J],《文化遗产》,2010年,第02期,第26-36页。
王耀臣:《“大禹治水”随想》[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第04期,第241页。
周正:《《羌族释比经典》中《颂神禹》略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第01期,第1-4页。
王耀臣:《大禹治水随想》[J],《文学教育(上)》,2010年,第03期,第152页。
杨松涛,任杰玉:《大禹治理黄河的范围及路线考证》[J],《兰台世界》,2010年,第05期,第72-73页。
报纸:《大禹》[J],《中国总会计师》,2010年,第02期,第180-183页。
贾元德:《大禹遗风》[J],《走向世界》,2010年,第04期,第66-67页。
张宏:《越文化的英译——以大禹陵兰亭景点翻译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01期,第129-131页。
陈娟娟,朱家溍:《《大禹治水图》玉山》[J],《紫禁城》,2010年,第01期,第84-87页。
彭邦本:《禹韵羌风:上古岷江流域的水文化》[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第04期,第1-4页。
夏德靠:《“禹步”起源及其嬗变》[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06期,第93-99页。
刘书通:《略谈我国历史上的两次涂山大会》[J],《华夏文化》,2010年,第03期,第18-20页。
翁礼华:《古代13位理财家——连载之一 禹杀防风话审计》[J],《新理财(政府理财)》,2010年,第09期,第92-95+10页。
刘静轩:《神话历史与现实历史的交替——从夏朝历史人物命运的悲剧性来看》[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0年,第04期,第89-91页。
郑妮:《聚焦北川:点评大爱文化》[J],《中华文化论坛》,2010年,第01期,第121-124页。
翁礼华:《禹杀防风话审计》[J],《浙江经济》,2010年,第03期,第61页。
徐昭峰:《试论社会有序性的需求是夏国家建立的根本原因》[J],《四川文物》,2010年,第04期,第39-44页。
黄禹康:《绍兴精心建设旅游文化名城纪实》[J],《上海房地》,2010年,第06期,第26-27页。
高原乐:《《尚书考异》版本比较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03期,第25-31页。
赵农:《上穷碧落下黄泉——中国艺术设计史研究中的考古与神话问题》[J],《设计艺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10年,第03期,第6-9页。
孙国江,宁稼雨:《死而复生观念与“鲧腹生禹”故事的历史根源》[J],《中国文学研究》,2010年,第01期,第73-76页。
任塘珂:《道家视角下“禹步”渊源及健身功能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06期,第119-120页。
夏利亚:《鲧禹关系试探》[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0年,第06期,第90-93页。
徐希平,彭超:《聚焦羌族文学与文化——“首届羌族文学研讨会”综述》[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年,第10期,第221-223页。
向承彦,黄权生:《巫山神女文化溯源及解读》[J],《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2010年,第03期,第14-19+147页。
李炳海:《尧、舜、禹之称的部族文化基因和文学效应》[J],《民族文学研究》,2010年,第01期,第64-71页。
张厚余:《司马迁:<河渠书>(节选)赏析》[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0年,第01期,第76-77页。
陈隆文:《夏族起源、活动区域与禹都阳城探索》[J],《殷都学刊》,2010年,第04期,第44-54页。
徐昭峰:《夏国家兴起于中原地区的地理因素探析》[J],《古代文明》,2010年,第03期,第68-73+113页。
赵春青、张松林:《新砦聚落考古的回顾与展望——纪念新砦遗址发掘30周年》[A],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编:《中国聚落考古的理论与实践——纪念新砦遗址发掘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辑)》[C],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年。
蔡全法:《“黄台”、“黄水”与“启都”新论》[A],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编:《中国聚落考古的理论与实践(第一辑)——纪念新砦遗址发掘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年。
郑杰祥:《新砦遗址与夏代“启室”》[A],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编:《中国聚落考古的理论与实践(第一辑)——纪念新砦遗址发掘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