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
吕国康:《禹、舜和谐关系的文化启示》[J],《运城学院学报》,2009年,第06期,第28-31页。
张泽洪、熊永翔:《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大禹崇拜——以岷江上游羌族为例》[J],《宗教学研究》,2009年,第04期,第149-156页。
梁述杰、渠性英:《大禹治水始于汾》[J],《山西水利》,2009年,第05期,第83-84页。
姚远:《从大禹治水看我国应对人口问题的文化机制》[J],《人口与发展》,2009年,第05期,第31-32页。
吴晔、马亮、念东:《青铜时代的土地战争·连载五 大禹:水土整好了,大权到手了(下)》[J],《南方国土资源》,2009年,第09期,第36-37页。
吴晔、马亮:《大禹治水:人类第一次土地资源详查》[J],《国土资源导刊》,2009年,第09期,第83页。
报纸:《禹松——大禹王膜拜者禹化兴画松》[J],《艺术市场》,2009年,第09期,第155页。
吴晔、马亮、念东:《大禹:水土整好了,大权到手了(上)》[J],《南方国土资源》,2009年,第08期,第37-38页。
高王忠:《公祭大禹陵典礼》[J],《浙江档案》,2009年,第07期,第29页。
贺永泰、赵芝瑞:《功德无量:毛泽东眼中的大禹形象》[J],《上海党史与党建》,2009年,第07期,第20-21页。
阮金纯:《基于中西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生命观探微——以挪亚方舟和大禹治水故事为例》[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03期,第47-50页。
范亚炯:《大禹治水的启示》[J],《施工企业管理》,2009年,第06期,第99页。
赵晓军:《论大禹治水与我国度量衡的起源》[J],《中国计量》,2009年,第04期,第54-55+64页。
张华松:《大禹治水与夏族东迁》[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02期,第1-4+91页。
常小美:《大禹治水神话的文化解析》[J],《消费导刊》,2009年,第04期,第233+235页。
王景霞:《古代大禹神话传说的情节类型》[J],《大舞台(双月号)》,2009年,第01期,第11-13+18页。
张华松:《华松话说济南史(之三) 大禹治水与夏族东迁》[J],《走向世界》,2009年,第03期,第74-76页。
吴晔、马亮、念东:《青铜时代的土地战争·连载七 启为什么能接班掌权?》[J],《南方国土资源》,2009年,第11期,第42-43页。
周书灿:《民族认同与高密境内的鲧、禹传说》[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04期,第86-91页。
吴晔、马亮、念东:《华夏民族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J],《南方国土资源》,2009年,第10期,第46-48页。
陈阿江:《治水新解——对历史上若干治水案例的分析》[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03期,第1-5+90页。
报纸:《酿酒的历史》[J],《北方音乐》,2009年,第08期,第37页。
王彩萍:《浙江地域文化精神刍议》[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9年,第04期,第5-8页。
袁泉、杨铭:《巴渝地区禹文化源流及其内涵》[J],《文史杂志》,2009年,第04期,第4-7页。
高青:《北川禹羌文化旅游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第18期,第8772-8773页。
梁丹、初宇平、董晓东:《夏禹的管理思想》[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第03期,第292-293+300页。
朱世奎、程起骏:《积石峡畔听秋涛》[J],《中国土族》,2009年,第01期,第31-32页。
谢小英:《先秦两汉典籍中禹形象的演变》[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9年,第05期,第57-58+64页。
张广胜、朱诚、王吉怀、朱光耀、马春梅、郑朝贵、赵兰会、李中轩、朱青、金爱春:《安徽蚌埠禹会村遗址4.5-4.0 ka BP龙山文化的环境考古》[J],《地理学报》,2009年,第07期,第817-827页。
朱瑜章:《先秦河西走廊神话传说考略》[J],《敦煌学辑刊》,2009年,第02期,第148-157页。
李友广:《先期天命观念溯源》[J],《理论界》,2009年,第02期,第99-101页。
刘桂霞、张怀胜:《传统文化的精美与极致(二)》[J],《才智》,2009年,第36期,第202页。
张建宏:《巡游天下的古代君王》[J],《兰台世界》,2009年,第23期,第71-72页。
胡泽球:《吴越神话传说中的海洋文化精神研究》[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第05期,第100-104页。
刘书通:《关于涂山位置的确认——全国五处涂山稽考》[J],《华夏文化》,2009年,第03期,第23-25页。
阿蛮:《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 巫山神女传说:三峡民间的千年寻梦》[J],《公民导刊》,2009年,第07期,第50-51页。
李中华:《从“因水”到“因民”——读《河流的文化生命》》[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03期,第185-188页。
李建平:《从历史看衔接管理》[J],《医院院长论坛》,2009年,第03期,第44-49页。
刘素娜、陈小妹:《治水的成功与夏王朝的建立》[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第02期,第66-68页。
郑新红、屈中正:《挖掘人文旅游资源 促进岣嵝峰生态文化建设》[J],《湖南林业》,2009年,第04期,第16-17页。
白永兴:《千古“禹碑”说真伪》[J],《中国测绘》,2009年,第01期,第44-45页。
葛英会:《夏字形义考》[J],《中国历史文物》,2009年,第01期,第66-68页。
张兴兆:《“禹都阳城”文献资料考索》[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02期,第53-55页。
程平山:《登封王城岗遗址性质分析》[J],《考古与文物》, 2009年,第05期,第52-56页。
常松木:《颍河——大禹治水第一河》[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2 年,第19期,第24-25页。
赵春青、张松林、谢肃、黄卫东、张巧燕:《河南新密市新砦遗址浅穴式大型建筑基址的发掘》[J],《考古》,2009年,第02期,第32-47+104-106+109页。
赵春青、张松林、谢肃、张家强、魏新民:《河南新密市新砦遗址东城墙发掘简报》[J],《考古》,2009年,第02期,第16-31+101-103+109页。
赵春青、张松林、顾万发、谢肃、钱立森:《河南新密市新砦遗址2002年发掘简报》[J],《考古》,2009年,第02期,第3-15+97-100+109页。
赵春青:《新砦聚落考古的实践与方法》[J],《考古》,2009年,第02期,第48-54+109页。
李丽娜:《中原地区虞夏时期城址的比较研究》[J],《中原文物》,2009年,第04期,第40-48页。
张国硕:《<竹书纪年>所载夏都斟寻释论》[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01期,第147-151页。
方燕云:《夏代前期城址的考古学观察》[A],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编:《新果集——庆祝林沄先生七十华诞论文集》[C],科学出版社,2009年。
蔡全法:《夏早期都邑“阳城”与“阳翟”探索》[A],(郑州)中华文明与嵩山语文明研究会编;周昆叔、齐岸青主编:《中华文明与嵩山文明研究》第一辑[C],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年。
张国硕:《晋南“夏墟”考》[A],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山西省考古学会编:《鹿鸣集——李济先生发掘西阴遗址八十周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侯马工作站五十周年纪念文集》[C],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