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
周正,吴天德:《禹生汶川刍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第04期,第10-13页。
郭秋娟:《2008“中国·绍兴”海峡两岸大禹文化研讨会综述》[J],《中国史研究动态》,2008年,第12期,第23-25页。
赵国栋:《追寻大禹文化遗迹》[J],《四川档案》,2008年,第05期,第28页。
徐少锦:《大禹的治水道德及其重要影响》[J],《道德与文明》,2008年,第05期,第70-73页。
钱玉趾:《大禹与瑶姬毫无关系——驳纪连海先生所谓大禹“婚外情”说》[J],《文史杂志》,2008年,第05期,第22-24页。
溯源:《大禹是汶川人》[J],《学理论》,2008年,第17期,第94页。
谢兴鹏:《昔钟灵秀生神禹 浩浩长江流万古——与纪连海先生《大禹的婚外情》一文商榷》[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8年,第04期,第42-44页。
风文:《大禹治水 彪炳千秋》[J],《中国减灾》,2008年,第07期,第54-55页。
李亚光:《对大禹治水的再认识》[J],《社会科学辑刊》,2008年,第04期,第114-118页。
丁妮:《豳公盨的一点启示》[J],《才智》,2008年,第13期,第212-213页。
王治功:《大禹生于北川,确信无疑——兼致哀北川大禹生地》[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03期,第26页。
报纸:《大禹故乡在汶川?》[J],《现代班组》,2008年,第06期,第53页。
何忠礼:《略论历史上的禹和大禹崇拜》[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03期,第1-5页。
周书灿:《大禹与防风氏传说的发生与分化》[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03期,第10-14页。
何有基:《大禹治水传说与台湾高山族洪水神话》[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03期,第15-19页。
吴采莲、袁云:《绍兴公祭大禹陵》[J],《长三角》,2008年,第05期,第68页。
金满楼:《大禹治水本神话,大动干戈为哪般?》[J],《社会观察》,2008年,第05期,第68-69页。
绍言:《浙江绍兴祭大禹》[J],《协商论坛》,2008年,第04期,第44-45页。
杨东晨:《论四川大禹故里及其相关问题》[J],《阴山学刊》,2008年,第02期,第60-65+75页。
张艳萍:《从大禹治水到诺亚方舟 谈中西文化差异》[J],《中国三峡建设》,2008年,第04期,第5-9页。
刘亦冰:《大禹出生神话的历史文化内涵》[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02期,第50-51+68页。
杨善群:《论遂公盨铭与大禹之“德”》[J],《中华文化论坛》,2008年,第01期,第5-8页。
侯仰军:《考古发现与大禹治水真相》[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8年,第02期,第85-87+71页。
杨树荫:《从大禹的犯错说起》[J],《观察与思考》,2008年,第06期,第57页。
叶舒宪:《大禹的熊旗解谜》[J],《民族艺术》,2008年,第01期,第41-45页。
徐秀福:《三川大禹故事》[J],《中国土族》,2008年,第01期,第53-54页。
李振:《寻觅留在青海的大禹足迹》[J],《中国土族》,2008年,第01期,第67页。
余世诚:《国宝“遂公盨”的发现及其史学价值》[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01期,第60-61页。
任红:《浩浩河川 汤汤理水 大禹:一位帝王的背影》[J],《中国三峡建设》,2008年,第02期,第86-89页。
苗建长:《大禹与禹州水利》[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08年,第01期,第64页。
周书灿:《文化播迁与山东境内大禹传说探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01期,第94-98页。
林有盛、加毛太:《大禹故里新说》[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8年,第01期,第107-110页。
李德书:《北川、汶川、理县、茂县、什邡禹迹考辨》[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02期,第25-29页。
报纸:《夏朝初期的舟船质检》[J],《中国船检》,2008年,第03期,第86-88页。
戈春源:《太湖禹迹略考》[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01期,第81-84页。
报纸:《牡丹园中的古河州酒》[J],《发展》,2008年,第02期,第148页。
陈英杰:《燹公盨铭文再考》[J],《语言科学》,2008年,第01期,第63-77页。
张玉成:《汶川大地震报道中的“英雄”原型剖析》[J],《青年记者》,2008年,第29期,第38页。
鲍义志:《遥祭北川》[J],《中国土族》,2008年,第02期,第2页。
谭继和:《禹生石纽简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第01期,第1-4页。
杜平原:《试论水文化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08年,第12期,第50-52页。
陈陆:《荆州: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J],《中国三峡建设》,2008年,第06期,第50-55页。
李学勤:《北川,我们想念你》[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第06期,第935页。
赫艳红:《中学生早恋宜疏不宜堵》[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第16期,第231+233页。
钟华邦:《“龙”——古代中国人对水神崇拜的图腾》[J],《化石》,2008年,第02期,第32-33页。
穆南:《名缰利索与不学有“术”》[J],《前进论坛》,2008年,第05期,第60-61页。
杨速炎:《公祭狂潮何时休?》[J],《政府法制》,2008年,第09期,第18-19页。
马世之:《登封王城岗遗址与禹都阳城》[J],《中原文物》(内部资料),2008年,第02期。
吉怀、赵兰会:《禹会村遗址的发掘收获及学术意义》[J],《东南文化》,2008年,第01期,第20-25+98-99页。
张国硕:《夏国家军事防御体系研究》[J],《中原文物》,2008年第04期,第40-49页。
许顺湛:《夏都“河南”在偃师》[J],《中原文物》,2008年,第06期,第25-26+41页。
庞小霞、高江涛:《关于新砦期遗存研究的几个问题》[J],《华夏考古》,2008年,第01期,第73-80页。
李月娥、王玲珍:《新砦古城是中国古都营建史上的里程碑》[AJ],洛阳博物馆编:《洛阳博物馆建馆50周年论文集》[C],郑州:大象出版社,2008年。
张国硕:《夏都探寻》[A],中国古都学会编:《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三辑)[C],西安:三秦出版社,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