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
任美锷:《4280aB.P.太行山大地震与大禹治水后(4070aB.P.)的黄河下游河道》[J],《地理科学》,2002年,第05期,第543-545页。
报纸:《大禹确有其人乎? 撼世青铜铭文廓清历史之谜》[J],《收藏界》,2002年,第12期,第4-5页。
报纸:《大禹治水史有其事并非传说 青铜铭文有力佐证中华文明史》[J],《大众标准化》,2002年,第11期,第26页。
杨善群:《大禹治水地域与作用探论》[J],《学术月刊》,2002年,第10期,第46-52页。
冯国良:《大禹及其守陵人的传说》[J],《前进论坛》,2002年,第09期,第32-33页。
程兆民:《大禹治水最终地域在禹城——“全国首届禹城大禹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J],《管子学刊》,2002年,第03期,第94-96页。
程兆民:《“全国首届禹城大禹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J],《学术月刊》,2002年,第08期,第109-111页。
涵流:《想起了大禹》[J],《中国船检》,2002年,第08期,第12页。
骆铁华:《“当代大禹”再现全靠名人档案》[J],《浙江档案》,2002年,第06期,第38页。
西汝泽、方兰平:《大禹缘何于涂山会盟》[J],《治淮》,2002年,第02期,第49-50页。
迎春:《保利新藏珍品 记述大禹治水为政以德的遂公盨》[J],《艺术市场》,2002年,第01期,第8-9页。
韩永明:《站在禹王殿前》[J],《中国三峡建设》,2002年,第10期,第46-47页。
谢兴鹏:《禹生北川信有征》[J],《中州今古》,2002年,第04期,第8-10页。
徐大立:《涂山·淮河流域历史文明研讨会暨中国先秦史学会第七届年会会议纪要》[J],《文物》,2002年,第04期,第95-96页。
陈连山:《启母石神话的结构分析──兼论神话分析的方法论问题》[J],《民俗研究》,2002年,第01期,第115-122页。
徐大立:《涂山·淮河流域历史文明研讨会暨中国先秦史学会第七届年会学术综述》[J],《管子学刊》,2002年,第01期,第94-96页。
刘俊男:《九江、涂山、会稽考》[J],《云梦学刊》,2002年,第01期,第49-52页。
李修松:《“鳖灵”传说真相考》[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第05期,第47-53页。
王双:《论司马迁的爱奇心态》[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04期,第14-16页。
徐大立:《涂山·淮河流域历史文明研讨会暨中国先秦史学会第七届年会学术综述》[J],《中国史研究动态》,2002年,第02期,第17-19页。
张宝明:《中国古代君主的自约机制——“铭”文化之一》[J],《北京社会科学》,2002年,第01期,第47-51页。
徐征、李真真:《花花酒瓶,收藏新亮点》[J],《金融经济》,2002年,第12期,第40-41页。
常金仓:《伏羲女娲神话的历史考察》[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06期,第50-57页。
刘春涌、张平:《中华瑰宝和阗玉》[J],《现代质量》,2002年,第09期,第44-45页。
曾联盟:《访绿谒祖岣嵝峰》[J],《中国林业》,2002年,第16期,第46-47页。
刘彦:《黄陵庙考略》[J],《中国三峡建设》,2002年,第07期,第40-41页。
朱瑜章:《<陌上桑>母题的嬗变及其整合艺术》[J],《河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03期,第17-21页。
邓志伟、成海鹰:《论节俭的消费伦理观》[J],《消费经济》,2002年,第03期,第48-50页。
常丽萍、田国杰:《黄河三峡——母亲河的精华》[J],《中州统战》,2002年,第05期,第36-38页。
周慧虹:《治水宜疏不宜堵》[J],《现代商业银行》,2002年,第05期,第43页。
合作:《天开一堑势雄豪》[J],《中国摄影家》,2002年,第03期,第7-15+6页。
赵春青(赵青春):《新砦期的确认及其意义》[J],《中原文物》,2002年,第01期,第21-23+27页。
叶舒宪:《新夷夏东西说》[J],《中国史研究》,2002年,第03期,第03-12页。
李学勤:《夏商周与山东》[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03期,第332-337页。
朱光华:《早夏国家形成时期的聚落形态考察》[J],《考古与文物》,2002年,第04期,第19-26页。
杨树刚、高江涛:《夏代都制管窥——从<竹书纪年>说起》[J],《殷都学刊》,2002年,第01期,第39-43页。
王树民:《夏商周之前有一个虞朝》[J],《河北学刊》,2002年,第01期(内部资料)。
陈桂声:《<禹会涂山记>考索(外三种)》[J],《明清小说研究》。2002年,第03期(内部资料)。
李学勤:《论遂公盨及其重要意义》[J],《中国历史文物》,2002年,第06期(内部资料)。
裘锡圭:《遂公盨铭文考释》[J],《中国历史文物》,2002年,第06期(内部资料)。
朱凤瀚:《遂公盨铭文初释》[J],《中国历史文物》,2002年,第06期(内部资料)。
李零:《论遂公盨发现的意义》[J],《中国历史文物》,2002年,第06期(内部资料)。
孟世凯:《夏文化与涂山》[A],《蚌埠涂山华夏文明》编纂委员会编:《蚌埠涂山,华夏文明》[C],合肥:黄山书社,2002年。
西汝泽:《大禹缘何于涂山盟会》[A],《蚌埠涂山华夏文明》编纂委员会编:《蚌埠涂山,华夏文明》[C],合肥:黄山书社,2002年。
李先登:《试论涂山氏在夏王朝建立中的重要地位[A]》,《蚌埠涂山华夏文明》编纂委员会编:《蚌埠涂山,华夏文明》[C],合肥:黄山书社,2002年。
李学勤:《涂山·淮河流域历史文明研讨会暨中国先秦史学会第七届年会开幕词》[A],《蚌埠涂山华夏文明》编纂委员会编:《蚌埠涂山,华夏文明》[C],合肥:黄山书社,2002年。
陈平:《禹娶涂山氏女四议》[A],《蚌埠涂山华夏文明》编纂委员会编:《蚌埠涂山,华夏文明》[C],合肥:黄山书社,2002年。
江林昌:《遂公盨铭文的学术价值综论》[A],《华学》第六辑[C],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