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
刘波:《华夏禹王庙(宫)及其美学价值》[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12期,第78-81页。
张磊:《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禹文化研究若干问题与展望》[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第05期,第95-96+94页。
李岩:《大禹治水与中国国家起源》[J],《学术论坛》,2011年,第10期,第4-7页。
报纸:《大禹·开元》[J],《饭店现代化》,2011年,第10期,第54页。
吴敏力:《温岭版的“大禹治水”》[J],《今日浙江》,2011年,第16期,第54页。
贾兵强:《大禹治水精神及其现实意义》[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1年,第04期,第28-31页。
吴倩:《周书灿教授与大禹文化研究》[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04期,第12-16页。
王忠宝、熊运华、叶眉:《基于地域文化的滨水绿地设计——大禹神话园解读》[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第06期,第229-231+16页。
乔兆坤、王明亮:《禹凿晋水在鬷川——鲧禹治水的史学思考》[J],《运城学院学报》,2011年,第03期,第6-14页。
周苇风:《<尚书·大禹谟>禹征苗民一节文字的时代归属问题》[J],《殷都学刊》,2011年,第02期,第139-144页。
周书灿:《大禹传说的多元并起、“层累”积聚与定型统一》[J],《吕梁学院学报》,2011年,第03期,第52-57页。
李艳洁:《淮河流域大禹神话的基本特征及学术价值》[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05期,第98-100页。
汤夺先、张莉曼:《“大禹治水”文化内涵的人类学解析》[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03期,第10-13页。
李广芹、罗本琦:《文化资源·文化产业·区域经济——基于对蚌埠大禹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路径的思考》[J],《中国证券期货》,2011年,第04期,第138-139页。
许莉莉:《大禹是个好领导》[J],《文史月刊》,2011年,第04期,第76页。
顾晔峰:《先秦典籍中的大禹形象》[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1年,第02期,第111-114页。
李艳洁:《文化传播与淮河流域大禹神话传说探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06期,第125-126+146页。
刘九夫:《<中国历史大洪水调查研究>简介——获2010年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首次设立的唯一特等奖》[J],《水利水运工程学报》,2011年,第01期,第108页。
李艳洁:《近二十年来大禹神话研究现状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第03期,第77-79页。
王向辉、王海彬:《大禹与传统文化模式研究的现代转换》[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01期,第44-50页。
周书灿:《大禹传说的兴起与丰富扩大》[J],《吕梁学院学报》,2011年,第01期,第27-34页。
梁述杰:《大禹文化研究思考》[J],《山西水利》,2011年,第01期,第58-60页。
杨伟微:《出土文物与鲧禹治水传说》[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1年,第12期,第106-111页。
陈珂、朱光耀:《怀远地名文化透析》[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06期,第76-78+114页。
黄权生、罗美洁:《三峡水文化钩沉》[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05期,第11-16页。
陈德琥:《涂山“朝禹会”:一种活的文化传统》[J],《中国宗教》,2011年,第07期,第53-54页。
安琪:《遗址·羌族·博物馆——以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为例的分析》[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04期,第18-25页。
黄杨:《猴祖崇拜:夏国号本义新解》[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第02期,第46-51页。
王绍武、闻新宇、黄建斌:《五帝时代(距今6-4千年)中国的气候》[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1年,第02期,第5-13页。
陈为人:《“万里黄河万卷书”系列之四 禹王庙拷问“家天下”》[J],《社会科学论坛》,2011年,第04期,第145-158页。
介子平:《三晋人物代有杰出(一)》[J],《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年,第01期,第67-74页。
经大忠:《灾后新北川创意产业的新探索》[J],《中华文化论坛》,2011年,第02期,第23-29页。
王青:《禹步史料的历史民俗文献分析》[J],《西北民族研究》,2011年,第01期,第59-65页。
李雅:《<淮南子>夏朝人物论》[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01期,第34-36页。
郭新建:《夏商周河洛先民治水理念与实践》[J],《管理工程师》,2011年,第06期,第42-44页。
潜明兹:《论防风与蚩尤》[J],《民间文化论坛》,2011年,第05期,第5-11页。
王克勤:《禹功矶历史文化探源》[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第05期,第9-11+15页。
本刊记者:《开封:生命在安静中绽放》[J],《商周刊》,2011年,第17期,第98页。
朱安女:《杨慎复兴华夏文学思想的文化解读——以<禹王碑><禹碑歌>为例》[J],《大理学院学报》,2011年,第07期,第37-41页。
马彦林:《论司马迁的审美倾向》[J],《文学教育(上)》,2011年,第05期,第103页。
全群艳:《对比世界各地神话中人类面对洪水的态度》[J],《中国减灾》,2011年,第24期,第38-39页。
哲夫:《黄河十八拍(上)——走黄河看水利》[J],《环境教育》,2011年,第10期,第77-81页。
樊国相:《夏鲧死因再探》[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04期,第136-140页。
靳怀堾:《治水与中华文明》[J],《国学》,2011年,第08期,第7-11页。
潘杰:《古人治水与民族精神》[J],《国学》,2011年,第08期,第14-17页。
汪建策:《亲水、吃水、治水——水与九江城垣及庶民生活》[J],《南方文物》,2011年,第02期,第186-187页。
谌中和:《洪水、古城与中国文明的起源——兼与王巍先生商榷》[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第03期,第111-114页。
杨栋:《“禹生于石”神话传说与石的文化意蕴》[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03期,第19-23页。
杨栋:《“神显”薏苡的象征解读——薏苡非夏族图腾论》[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02期,第59-62页。
马国栋,杨世理:《《尚书》成语格言及其文学价值类析》[J],《时代文学(上半月)》,2011年,第04期,第198-199页。
李宗新:《试论水文化之魂——水精神》[J],《水利发展研究》,2011年,第03期,第79-84页。
谢志平:《“舜禅位于禹”质疑》[J],《黑龙江史志》,2011年,第02期,第49-51页。
王吉怀:《安徽蚌埠禹会村遗址2011年春季发掘新收获》[N],《中国文物报》,2011年10月21日,第04版。
王吉怀:《穿越时空,走近大禹——禹会村遗址的考古发掘对印证“禹会诸侯”事件具有重要意义》[J],《大禹文化》,2011年,第01期(内部资料)。
周书灿:《新密新砦城址中心区大型浅穴式建筑的性质再思考》[J],《华夏考古》,2011年,第01期,第67-70+103页。
方燕明:《河南禹州瓦店龙山文化遗址2007-2010年考古工作取得重要收获》[N],《中国文物报》,2011年01月21日。
方燕明:《禹州瓦店遗址考古新发现的学术意义》[J],沈长云、张翠莲主编:《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起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年。
董琦:《三析王城岗城堡遗址》[A],《考古学研究(八):邹衡先生逝世五周年纪念文集》[C],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年,第152-158页。
陈旭:《禹都的历史纠葛——为纪念邹衡先生逝世五周年而作》[A],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编:《考古学研究(八):邹衡先生逝世五周年纪念文集》[C],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年。
李伯谦:《新砦遗址发掘与夏文化三个发展阶段的提出》[A],李伯谦:《文明探源与三个考古论集》[C],北京:文物出版社,2011年。
李学勤:《古本<竹书纪年>中的夏代史辨》[A],《李学勤说先秦》[C],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