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
本刊编辑部:《讲述大禹传人创业的故事<江河之子>出版》[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6年,第12期,第64页。
徐学书:《从文化认同视角看“大禹治水”与中华民族“国族”渊源——兼谈“国族”中华民族内部成员的“一体多元、同源异流”关系》[J],《中华文化论坛》,2016年,第12期,第126-130+192页。
邱志荣、茹静文:《绍兴大禹文化的成因分析与启示》[J],《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6年,第06期,第1-7页。
刘畅:《平凡大禹,不凡精神——观舞剧<大禹>》[J],《戏剧之家》,2016年,第24期,第154-155页。
徐进:《明代大禹记忆及其文化意蕴》[J],《殷都学刊》,2016年,第04期,第32-35页。
李欣:《弘扬大禹文化 打造青海黄金旅游目的地——再访省政协副主席鲍义志》[J],《中国土族》,2016年,第04期,第19-20页。
刘照普:《浙江省丽水市好溪堰水系整治PPP项目:“当代大禹治水”新典范》[J],《中国经济周刊》,2016年,第47期,第43-45页。
本刊编辑部:《讲述大禹传人创业的故事<江河之子>出版》[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6年,第11期,第47页。
张彦,苏东来:《清代巴蜀地区湖广移民与大禹信仰》[J],《中华文化论坛》,2016年,第11期,第53-60页。
涂兴佩、蔡萌:《承大禹之志 创节水新篇——访2016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获得者王栋》[J],《中国科技奖励》,2016年,第11期,第44-47+2页。
王丹:《新中国成立以来大禹及其相关问题研究述评》[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第06期,第70-75页。
夏书章:《大禹治水》[J],《中国行政管理》,2016年,第11期,第160页。
本刊编辑部:《讲述大禹传人创业的故事<江河之子>出版》[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6年,第10期,第109页。
本刊编辑部:《讲述大禹传人创业的故事<江河之子>出版》[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6年,第09期,第4页。
袁久华:《略论修“文德”的为政理念——以<尚书·大禹谟>》为视角》[J],《大众文艺》,2016年,第17期,第266-268页。
朱进成:《从史前洪水到大禹故里》[J],《中国土族》,2016年,第03期,第15-16页。
祝叶华:《“大禹治水”存在的新证据或被推翻?》[J],《科技导报》,2016年,第16期,第9页。
周永刚:《蚌埠市大禹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区交通规划研究》[J],《交通与港航》,2016年,第04期,第46-50+76页。
陈淑娟:《北川大禹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6年,第14期,第86-87+90页。
夏楠:《从祭祀仪式到表达反抗:防风传说的民间性转化》[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04期,第77-82页。
本刊编辑部:《讲述大禹传人创业的故事《江河之子》出版》[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6年,第06期,第5页。
丁晓洋:《新媒体视域下大禹文化的内涵及其景观表达》[J],《青年记者》,2016年,第18期,第34-35页。
唐旭东:《<尚书>中的五篇大禹命辞》[J],《衡水学院学报》,2016年,第03期,第110-112页。
苑利:《大禹诞生神话的医学诠释——兼论“鲧复生禹”神话的误传》[J],《中原文化研究》,2016年,第03期,第103-107页。
樊哲理:《神州寻禹迹》[J],《中国三峡》,2016年,第06期,第9-14页。
本刊编辑部:《讲述大禹传人创业的故事<江河之子>出版》[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6年,第05期,第5页。
常颖:《大禹文化和绍兴名人旅游研究》[J],《绿色科技》,2016年,第09期,第207-208页。
孙国江:《大禹传说研究综述与前景展望——以中国叙事文化学为依据》[J],《天中学刊》,2016年,第03期,第15-19页。
本刊编辑部:《讲述大禹传人创业的故事《江河之子》出版》[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6年,第04期,第5页。
报纸:《绍兴举行公祭大禹陵典礼》[J],《中国水利》,2016年,第08期,第5页。
王之泰:《有关水的物流历史观念变迁》[J],《中国储运》,2016年,第04期,第37页。
本刊编辑部:《讲述大禹传人创业的故事<江河之子>出版》[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6年,第03期,第6页。
李龙:《大禹故里再探讨》[J],《中州学刊》,2016年,第03期,第108-113页。
丁太勰:《论大禹对中国古代诏令体式的建构》[J],《铜仁学院学报》,2016年,第02期,第54-60页。
田小彬:《绍兴大禹陵文物考》[J],《文史杂志》,2016年,第02期,第67-70页。
本刊编辑部:《讲述大禹传人创业的故事<江河之子>出版》[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6年,第02期,第5页。
本刊编辑部:《讲述大禹传人创业的故事<江河之子>出版》[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6年,第01期,第5页。
侯丁月:《论禹羌文化中的石崇拜》[J],《文史杂志》,2016年,第01期,第56-59页。
付希亮:《论图腾分析法对神话的解读功能》[J],《民族论坛》,2016年,第12期,第78-83页。
刘惠萍:《破石而生的英雄——关于“禹生石纽”神话传说的考察》[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6年,第11期,第1-11页。
苏孝敏、王建华:《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校企合作实践探讨——以水利综合改革实验班为例》[J],《中国水利》,2016年,第21期,第59-60页。
张荷:《汾河历史阅读》[J],《山西水利》,2016年,第10期,第49-52页。
胡阿祥:《禹迹与九州:“创世纪”的人文意义》[J],《唯实》,2016年,第08期,第79-83页。
解浩:《中原神话群落的当代文化价值》[J],《中州大学学报》,2016年,第03期,第96-101页。
尚禹彤、王吉怀:《“禹会诸侯”落户蚌埠的考古学论证》[J],《蚌埠学院学报》,2016年,第02期,第175-178页。
陈明远:《从甲金文再思考“诗经”中禹的形象》[J],《社会科学论坛》,2016年,第04期,第22-33页。
杨金月:《涂山禹王宫风景区旅游开发策划》[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第06期,第97-101页。
王吉怀、吕春瑾:《淮河中游地区史前文化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东南文化》,2016年,第01期,第77-82页。
段红云、罗尔波:《明清羌区官府主导下的社会教化刍议》[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01期,第73-78页。
李殿元:《论禹羌文化学的建立与拓展》[J],《文史杂志》,2016年,第01期,第42-50页。
卞玉山:《禹会诸侯之会稽山和禹都阳城在今山东日照考》[J],《管子学刊》,2016年,第04期,第117-121页。
报纸:《谁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J],《农家参谋》,2016年,第11期,第76页。
朱进成:《灿烂辉煌话三川》[J],《中国土族》,2016年,第02期,第24-28页。
韩洪涛:《中国古代河洛地区社会治理思想初探——河洛先民治水思想对中国社会治理的启示》[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06期,第1-8页。
张海玲:《初谈中国文化起源》[J],《才智》,2016年,第34期,第202页。
潜明兹:《口传防风神话传说之发掘暨研究》[J],《民间文化论坛》,2016年,第06期,第35-42页。
陈世庆:《<开母阙铭>“济洪”考》[J],《中原文物》,2016年,第02期,第73-77页。
王朝辉:《以古洪水为视角论“禹都阳城”非濮阳所在》[J],《洛阳考古》, 2016 年,第01期,第46-49页。
马世之:《从石纽到阳城——大禹故里故都浅析》[J],《华夏文明》(内部资料),2016年,第02期;《黄河·黄土·黄种人》,2016 年,第04期,第12-17页。
李鑫:《夏王朝时期的城市布局与功能特征》[J],《华夏考古》,2016年,第01期,第67-74页。
方燕明:《禹州瓦店龙山聚落的多学科演练》[J],《中国文化遗产》,2016年,第05期,第82-87+09页。
王朝辉:《以古洪水为视角论“禹都阳城”非濮阳所在》[J],《洛阳考古》,2016年,第01期,第46-49页。
张海、庄奕杰、方燕明、王辉:《河南禹州瓦店遗址龙山文化壕沟的土壤微形态分析》[J],《华夏考古》,2016年,第04期,第86-95+163-166页。
李伯谦:《王城岗龙山文化大城——“禹都阳城”的所在地》[J],《华夏文明》(内部资料),2016年,第02期。
马世之:《王城岗与新砦——郑州夏代都成试析》[A],中国古都学会、郑州古都学会、郑州中华之源与嵩山文明研究会编:《嵩山文明与中国早期王古都:2014中国古都学会(郑州)年会论文集》[CJ],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年。
李玉洁:《夏初都城文明研究》[A],中国古都学会、郑州古都学会、郑州中华之源与嵩山文明研究会编:《嵩山文明与中国早期王都:2014中国古都学会(郑州)年会论文集》[C],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年。
贾俊侠:《“均台”“黄秋之台”地望与阳翟关系考》[A],中国古都学会、郑州古都学会、郑州中华之源与嵩山文明研究会编:《嵩山文明与中国早期王都:2014中国古都学会(郑州)年会论文集》[C],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年。
赵春青、顾万发:《新砦遗址的发掘历程与陶器分期综论》[A],赵春青、顾万发:《新砦陶器精华》[C],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年。
徐良高:《宗庙与祭祀:夏商周都城的突出特征》[A],宋建、陈杰主编:《“城市与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
魏继印:《禹居阳城在豫东》[A],盘龙城遗址博物院、武汉大学青铜文明研究中心编:《盘龙城与长江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年。
杨宽:《说夏》[A],杨宽:《中国上古史导论》[C],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