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咨询电话 17773033485
鞭打芦花车牛返
点击:3763次 发布日期:2019-06-15 09:55:38 作者:大禹文化数据平台

  历史由来

  闵子父亲闵马的八世祖为鲁国国君鲁闵公,按当时制度,八世之后将闵子骞鞭打芦花 别于公族,降为庶民。又逢鲁国“三桓弄权”,于是闵马夫举家迁居相邑之东萧地(今萧县城东南40公里处)安家落户,受聘于王室大户做塾师。据《萧县资源集》载:“闵子骞少年时丧母,父继娶姚氏,生二子(闵革、闵蒙),继母偏爱己生”,虐待闵损。有一年农历小年刚过第二天的腊月廿四日,闵子骞同两弟随父去外婆家(闵马夫前妻的娘家)拜年。闵子骞驾车,当车行至萧县城西南象山脚下杜村时,天气骤变,朔风怒吼,雪花纷飞,寒气刺骨,闵子禁不住风寒,浑身直打颤,缩作一团,因手指被冻僵,牛绳、牛鞭皆滑落于地,牛车失去驾驭,倾于山坡翻倒于雪地。

闵子其弟闵革、闵蒙却未怕冷,身无寒意。其父见状十分气恼,“你这个孩子,真是个没有出息的东西”!随着一声喝斥,举鞭向闵损抽去,转瞬之间,惊人的现象出现了。鞭打之处,棉袄绽开,芦花飞扬,其父一时惊呆了,看是厚厚实实的棉袄,原来里面全是芦花。撕开闵革、闵蒙的棉袄一看,里面尽是崭新丝绒。目睹眼前这一切,父亲方才恍然大悟,这分明是后妻虐待前子。激怒的父亲二话没说,当即调转车头,返回家中,匆匆磨墨展纸,写下了休书,决心要将继妻赶出家门。

闵子骞鞭打芦花

看了父亲的举动,眼看这个家就要破裂,闵损不计前嫌,扑通一声跪倒在父亲面前说:“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哭着苦苦哀求父亲看在他弟兄三人的份上,留住母亲,保全这个家。后母看到此情此景,深受感动,悔恨莫及,羞愧难当。其父听了儿子的一番话,觉得言之有理,更知儿子深明大义,孝行可嘉。再看继妻确也痛彻悔悟,于是也就罢了休妻之念。从此以后,这后母洗心革面,痛改前非,悔而向善,把闵损作亲儿子一样看待,爱护倍至,一家人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后人为了纪念闵子的孝行,将鞭打芦花这个山坡上的“杜村”改名叫“鞭打芦花车牛返村”,今人为图方便,简称“车牛返村”。把每年的农历腊月廿四日(闵子骞在车牛返村被鞭打芦花的日子)定为古会,在“鞭打芦花处”逢会三天,引来方圆几十里的群众,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后来,人们将其故事纳入二十四孝,至今当地还流传着一首民车牛返村鞭打芦花处 谣:鞭打芦花车牛返,仁义道德最为先;夫休后妻儿救母,子骞美名代代传。并编成戏剧广为演唱,遂使闵子之孝名扬天下。

车牛返村鞭打芦花处


元大德年间,乡人又在该村增建“四贤祠”,分别祭祀闵损、颛孙子张、颜子柳和孟子以作尊贤崇儒,彰显孝道,自此,该村又成为对青少年进行传统教育的良好基地。


萧县的“鞭打芦花处”是二千多年前,人们为了纪念孔子的七十二贤弟子其中的闵子骞忍受痛苦和屈辱孝敬后母而立的石碑,是历代宣传孝道的重典型,是孝文化的基地,在中国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

  

中华孝文化节


中华孝文化节纪念闵子骞 中华孝文化节纪念闵子骞


中华孝文化节纪念闵子骞为弘扬中华孝文化,纪念孝圣闵子骞,从二零壹三年起中华孝文化节在每年的农历腊月廿四日当天隆重举办纪念大会。“鞭打芦花”的故事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闵子骞的孝行也被传为千古佳话,后人将闵子骞所在的乡命名为闵贤乡,将发生“鞭打芦花”故事的村庄命名为“鞭打芦花车牛返村”,在“鞭打芦花处”的地方树石碑,把每年农历腊月二十四定为孝贤古会并沿袭至今。孝贤文化是儒家文化的理论基础,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为优秀的思想精华。现场宣传孝文化的精髓内涵,在群众中扩大了孝文化的社会影响力。今后将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打造宿州的孝文化品牌,让孝文化在本地发扬光大。

孝善书画艺术节


车牛返书画艺术节 车牛返书画艺术节


“百善孝为先”,为传承闵子骞的孝贤文化,萧县车牛返村举办的孝善书画艺术节,在推动车牛返村文化旅游发展的同时,孝善主题书画作品展也同期展出,萧县众多书画家挥墨泼毫,各显身手。春秋时期“鞭打芦花车牛返”的故事发生在萧县,闵子骞的孝行传颂至今。为弘扬孝善精神,素有“中国书画艺术之乡”称号的萧县,将书画作为孝善文化为载体,以艺术的形式发展和弘扬传统文化。

  历史名人

 渡愚和尚

据《度愚和尚传》,度愚,萧县车牛返人,俗姓杜。姑母为尼僧,鼓励
度愚和尚 度愚和尚
度愚自幼钻研佛经。度愚先后求学于南京宝华山、浙江天台山、镇江金山寺和扬州高旻寺,“律、教、禅、密、净,彻底贯通”。顺治八年,度愚前往瑞云寺,艰苦创业,开十方丛林,春冬依律传戒,凡四十余年经营,号称“中兴”。度愚方丈,学贯禅教律净,瑞云中兴,当与此不无关系。

闵子骞


闵子骞(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87年),名损,字子骞,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高徒,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回并称,为七十二贤人之一。他为人所称道,主要是他的孝,作为二十四孝子之一,孔子称赞说:“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明朝编撰的《二十四孝图》,闵子骞排在第三,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上的先贤人物。


闵子骞孝贤天下,是儒家文化的精华。历代帝王因闵子骞的德行高尚、忠孝仁爱。对其屡有追封:唐朝开元二十七年追封费侯,北宋大中祥符元年封琅琊公,南宋度宗咸淳三年又称费公。除《论语》的记载外,司马迁的《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宋元时期的《闵子骞单衣记》等都对闵子骞的孝行有所记录或赞誉。闵子骞由此被奉为历史上最为孝顺的二十四个典范人物之一。


孔子:“夫人不言,言必有中”。“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任用德行,(在弟子中可仕之人)则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

颛孙子张


颛孙子张,(公元前503—公元前446年)名师,孔子的学生十二大贤之一,父辈陈郡阳城人,生于周敬王十七年(公元前503年),鲁定公七年戊戌正月十三日。幼聪慧,十岁时,值孔子周游讲学于陈,拜孔子为师。十三岁,随孔子由陈去蔡国,后又随孔子由蔡去楚、卫。二十岁时,随孔子返回鲁国。是年,与闵子骞、子贡等同学一起到萧县,游历了萧县东南的天门寺(现存有圣人场、晒书台等圣迹)。

颜辛(颜子柳)


颜子柳画像 颜子柳画像
据嘉庆《萧县志》记载:颜辛,字子柳,少孔子四十六岁。郑康成曰鲁人,唐元宗时追赠萧伯之一。封阳谷侯。孰封于萧,实腱子柳。夙饫格言,克遵善诱。明德斯馨。贤业所就。以侑于儒,传芳逾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部分资料和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犯原创请告知,将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