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
马瑞江:《“大禹为大西北造成祸根”质疑──过度耕垦引发洪水导致黄河文明衰落》[J],《农业考古》,1999年,第03期,第255-262页。
周怀祥:《大禹与中国地名》[J],《中国地名》,1999年,第04期,第10页。
赵建仁:《由大禹禁酒想到的》[J],《四川财政》,1999年,第07期,第20页。
洪钧寿、钱俊华:《大禹治水遗余粮》[J],《光明中医》,1999年,第02期,第49-50页。
何根海:《大禹治水与龙蛇神话》[J],《池州师专学报》,1999年,第01期,第42-48页。
蒋志:《弘扬大禹的民族团结精神》[J],《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第01期,第67-70页。
王纯五:《大禹治水的地域、<禹贡>江沱及成都古城址》[J],《四川文物》,1999年,第01期,第35-39页。
春望:《大禹会诸侯的涂山在何处》[J],《中国地名》,1999年,第01期,第29页。
王清:《大禹治水的地理背景》[J],《中原文物》,1999年,第01期,第32-40页。
张小宽:《大禹与涂山》[J],《民主》,1999年,第01期,第43页。
黄剑华:《文明从治水开始》[J],《四川文物》,1999年,第05期,第10-14页。
安君:《华夏历史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涂山大会》[J],《治淮》,1999年,第05期,第49-50页。
苏兆瑞:《祭禹小史》[J],《电大教学》,1999年,第02期,第27-28页。
刘文松,范文典:《夏禹故宅主体旅游资源调查》[J],《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1999年,第04期,第51-52页。
陈中原、王德良:《我国为何称“九州”》[J],《建筑工人》,1999年,第12期,第44页。
冯思德:《新编上古历史传说剧——尧天舜日》[J],《大舞台》,1999年,第05期,第30-43页。
钱振纲:《对儒、道、墨三家“显学”的扬弃——从文化角度解读鲁迅后期五篇历史小说》[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04期,第54-59页。
王纯五:《夏禹与道学》[J],《中华文化论坛》,1999年,第02期,第70-72页。
张希平:《<尚书>的德治思想》[J],《晋阳学刊》,1999年,第06期,第95-97页。
张时全:《辛勤耕耘 有功文史——纪念老作家李华飞先生》[J],《文史杂志》,1999年,第06期,第36-39页。
艾冀:《天下大位德者居——首都戏剧界研讨《尧天舜日》》[J],《戏曲艺术》,1999年,第04期,第51页。
毛元元:《中国地图史简说》[J],《地图》,1999年,第03期,第34-35页。
刘向阳:《岣嵝禹碑面纱待人揭》[J],《文史天地》,1999年,第03期,第85-87页。
李均宏:《中国古代民主思想探索》[J],《民主与科学》,1999年,第03期,第22-24页。
武玉梅:《先秦时期汉族先民在东北的活动与开发考探》[J],《社会科学辑刊》,1999年,第02期,第91-95页。
李宗新:《抗洪精神与水文化》[J],《中国水利》,1999年,第03期,第42-43页。
岳树明:《华夏第一都──临汾》[J],《沧桑》,1999年,第01期,第28-33页。
李修松:《涂山汇考》[J],《中国史研究》,1999年,第02期,第03-12页。
陈彦堂:《原城遗址的发掘与夏都原城》[N],《中国文物报》,1999年11月10日。
郑慧生:《斟寻地望考》[J],《许昌师专学报》,1999年,第03期,第73-74页。
赵芝荃:《论夏、商三都的更迭问题》[A],洛阳市文物局编:《洛阳博物馆建馆四十周年纪念文集(1958-1998)》[C],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年。
许宏:《论夏商周三代城市之特质》[A],《三代文明研究》编辑委员会编:《三代文明研究》[C],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年。
石永士:《聚落城都城——试论夏商周三代在我国都城、宫殿建筑发展中的地位》[A],《三代文明研究》编辑委员会编:《三代文明研究》[C],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年。
张光直:《夏商周三代都制与三代文化异同》[A],张光直:《中国青铜时代》[C],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