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
蒋志:《大禹文化与北川》[J],《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第06期,第50-54页。
梁述杰,雷太宝:《大禹在汾河流域治水的历史考证》[J],《人民黄河》,2000年,第12期,第39-40页。
王明发:《《大禹治水图》玉山与扬州建隆寿》[J],《东南文化》,2000年,第09期,第105-107页。
晁天义:《禹步巫术与禹的神化》[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0年,第03期,第52-56页。
丁建萍:《以公祭大禹陵为契机扩大绍兴知名度》[J],《对外大传播》,2000年,第Z2期,第20-21页。
宫玉海:《大禹生于东北集安》[J],《学问》,2000年,第09期,第14-15页。
李德书,唐永啸:《论戏曲舞台上的大禹形象》[J],《四川戏剧》,2000年,第04期,第25-28页。
沈叶鸣:《源远流长的涂山大禹文化》[J],《江淮文史》,2000年,第03期,第141-150页。
黄中模:《大禹“娶于涂山”考》[J],《重庆社会科学》,2000年,第03期,第66-69页。
报纸:《古大禹治水名天下 今禹城创业谱新篇》[J],《两岸关系》,2000年,第05期,第52页。
山兰:《2000年越文化暨第二届大禹学术讨论会在绍兴举行》[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03期,第115页。
徐建春:《大禹、会稽与夏文化》[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02期,第22-28页。
雍继荣:《大禹的故乡在哪里?》[J],《中国民族》,2000年,第04期,第48-49页。
冯广宏:《大禹三考》[J],《四川文物》,2000年,第02期,第31-39页。
报纸:《水漫“金山”去 “大禹治水”来》[J],《歌海》,2000年,第02期,第7-8页。
三丫,海雄,赵季平:《大禹治水》[J],《歌海》,2000年,第02期,第6页。
谭继和:《夏禹文化的新探索──近年来夏禹文化研究述评》[J],《中华文化论坛》,2000年,第01期,第57-61页。
丁慰南:《嵩山文化的起源及其本体结构之议》[J],《江西社会科学》,2000年,第04期,第62-65页。
郑日金:《新世纪话“源头管理”》[J],《车间管理》,2000年,第01期,第44页。
冯建国:《大河上下(之四)》[J],《税收与企业》,2000年,第11期,第54-56页。
任重:《从大西北农牧历史演变思考其开发战略》[J],《农业考古》,2000年,第03期,第1-4+11页。
王红旗:《中国古地图趣话》[J],《地图》,2000年,第02期,第45-48页。
张大鲁:《神族的繁衍——“龙生九子”说浅释》[J],《苏州丝绸工学院学报》,2000年,第02期,第81-84页。
王珍:《弘扬先秦时期的生态经济思想 夯实可持续发展理论基础》[J],《贵州社会科学》,2000年,第01期,第100-105页。
景以恩:《《天问》中所见地名、人名皆在东方考》[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第01期,第17-21页。
戴宝萍:《楚鼓舞探源》[J],《舞蹈》,2000年,第01期,第55-56页。
袁广阔:《从古文献与考古资料看夏文化的起始年代》[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01期,第35-38+46页。
赵宇共:《对中国史前社会性别制度起源的质疑》[J],《浙江学刊》,2000年,第05期,第63-66页。
井德武:《汴水考》[J],《教坛文汇》,2000年,第Z1期,第89-91页。
金磊:《中国古代减灾文化的发展及现代借鉴》[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00年,第02期,第104-107页。
张晓红:《远古治水中的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思想》[J],《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01期,第6-8页。
张国成:《三门峡成语典故撷精》[J],《中州统战》,2000年,第03期,第39页。
赵春青、顾万发、王文华、武家璧、李卫东:《河南新密市新砦遗址1999年试掘简报》[J],《华夏考古》 ,2000年,第04期,第3-10页。
李伯谦:《关于早期夏文化——从夏商周王朝更迭与考古学文化变迁的关系谈起》[J],《中原文物》,2000年,第01期,第11-14页。
李维明:《20世纪夏史与夏文化探索综论》[J],《河南大学学报》,2000年,第03期,第36-41页。
徐良高:《夏商周三代城市聚落研究》[A],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编:《远望集——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华诞四十周年纪念文集》[C],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