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
刘家思:《大禹治水统摄下的女娲—涂山氏原型的融合与变形——论小说《补天》的文本症候、文化原型及其思想意蕴》[J],《鲁迅研究月刊》,2019年,第12期,第4-14页。
王永安:《古羌江源文明再认识——华夏文明多元发祥的重要一脉》[J],《阿坝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第04期,第18-23页。
李育泽、魏国彬、杨化坤:《基于VR全景技术的文化旅游资源数字化保护与开发——以涂山大禹文化旅游为例》[J],《蚌埠学院学报》,2019年,第06期,第101-105页。
李桂芳、马芸芸:《浅谈大禹治水及其对巴蜀地区的影响》[J],《中华文化论坛》,2019年,第06期,第134-139+157-158页。
报纸:《山西大禹防水堵漏工程公司》[J],《山西建筑》,2019年,第19期,第199页。
王定璋:《《皋陶谟》论略——兼论大禹的治国理念》[J],《文史杂志》,2019年,第06期,第74-78页。
晏斯宇:《寻找生活中的温情——谈杨大禹绘画艺术风格》[J],《传播力研究》,2019年,第29期,第182页。
黄景春、周丹:《对大禹神话的考古发现及其资源化转变——以禹会村考古遗址公园为例》[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05期,第60-68页。
卫梅:《禹羌文化研究的兴起与深入》[J],《文史杂志》,2019年,第05期,第73-78页。
孙海霞、王雪飞:《大禹精神对地域文化的影响》[J],《艺术科技》,2019年,第12期,第36+46页。
刘鹤:《跨界之举与融合之美:舞台剧《大禹治水》的艺术创新》[J],《四川戏剧》,2019年,第08期,第114-117页。
宋亦箫:《良渚文化神徽为“大禹骑龟”说》[J],《民族艺术》,2019年,第04期,第124-135页。
莫克、华小峰:《汶川:大禹祭典 访古寻根》[J],《经营管理者》,2019年,第08期,第98-101页。
张新斌:《上古时期的洪水治理与国家的形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04期,第101-107页。
杨勇、起钰婷、吕婕:《第一届海峡两岸大禹文化交流活动在四川北川举行》[J],《台声》,2019年,第13期,第64页。
王继宗:《江南运河溯源至大禹及新石器时代考》[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9年,第03期,第1-10页。
柏杉杉:《蚌埠历史人物形象与旅游纪念品设计应用——以大禹绘画形象为例》[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9年,第03期,第40-44页。
柏杉杉:《传承大禹人物形象与蚌埠旅游纪念品设计研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9年,第03期,第36-37页。
徐彦峰:《“大禹治水”传说与古代政治权威的形成》[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年,第02期,第98-102页。
巢传宣、付茶英:《从“大禹治水”与“诺亚方舟”管窥中西幸福观之差异》[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9年,第02期,第36-40页。
汤荣华:《震撼心灵 惊艳眼球——原创大型3D杂技剧《大禹》首演感悟》[J],《杂技与魔术》,2019年,第02期,第31-33+73页。
龙源:《舞剧《大禹》中民族精神的体现》[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9年,第04期,第107-108页。
朱君杰、赵争:《战国时期大禹形象的演变——以儒墨诸子文献为中心》[J],《湖北社会科学》,2019年,第04期,第104-111页。
刘海栋:《《大禹》》[J],《当代舞蹈艺术研究》,2019年,第01期,第18页。
廖名春:《“人心之危,道心之微”本义考——兼论《大禹谟》“虞廷十六字”的真伪》[J],《社会科学》,2019年,第01期,第147-154页。
柴克东:《公元前1920年积石峡溃决大洪水与夏王朝的建立》[J],《上海文化》,2019年,第10期,第13-19+76+125页。
李健:《基于“治水”文化母题的民间年画图像研究》[J],《文化艺术研究》,2019年,第03期,第114-119页。
曹胜高:《降丘宅土、敷下土方与九丘观念的形成》[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05期,第76-83页。
毕旭玲:《当代鲧禹神话复兴现象初探——基于民俗叙事理论的分析》[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第04期,第18-25页。
艾激光:《禹疏九河,其五在德》[J],《中国民族博览》,2019年,第06期,第200-201页。
鲍义志:《禹王峡赋》[J],《中国土族》,2019年,第02期,第24页。
郑利权:《岣嵝碑》[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9年,第02期,第2页。
张鹏:《秦汉简所见“禹须臾”与“禹步”新论》[J],《世界宗教研究》,2019年,第01期,第83-92页。
李保国:《济水源头之谜探析(二)》[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年,第04期,第25-31页。
王洪领:《涂山窑窑址》[J],《红岩春秋》,2019年,第09期,第81页。
王定安、吕子安:《媒介仪式视域下禹陵公祭电视传播路径分析》[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9年,第05期,第45-48页。
李明华:《禹城老城四城门名称由来》[J],《春秋》,2019年,第04期,第71-72页。
张雁勇:《从圣王走进道教神谱——论早期道教经典中夏禹文化形象的生成》[J],《地域文化研究》,2019年,第03期,第24-39+153-154页。
赵雨琪:《浅析上古神话形象及其精神内涵》[J],《大众文艺》,2019年,第07期,第47-48页。
魏美鸽:《《山海经》中的美学意蕴》[J],《北极光》,2019年,第03期,第12-13页。
孙正国:《激活认同:神话资源现代转化的关键路径》[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01期,第19-22页。
李威乐、邵致鹏:《良渚文明与防风古国关系考》[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年,第01期,第64-65页。
耿广响:《试论新砦遗址出土的彩绘陶鸟》[J],《黄河.黄土.黄种人》,2019 年,第04期,第27-36页。
魏继印:《论新砦文化与王湾三期文化的关系》[J],《考古学报》, 2019 年,第03期,第301-326页。
郭荣臻:《新砦文化农业综论》[J],《农业考古》, 2019年,第06期,第36-44页。
魏继印、赵春青、耿广响:《新砦遗址:打开“早夏”之门的钥匙》[J],《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2019年,第12期,第159-162页。
周书灿:《禹、启、太康传说的考古学对应问题——兼论二重证据法的适用限度与夏文化探索和夏史重建的路径》[J],《西部史学》,2019年,第02期,第17-32页。